“一个都不能少!”
武川县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“防汛安全堤”

“快点儿往出走!快点儿往出走!水倒灌进来了,快点儿,快点儿……”7月25日下午5点左右,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得胜沟乡东坡村的村民们,听到一声声急促沙哑的呼喊声。
原来,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徐瑞在巡河的过程中,发现洪水突袭进村,他立即和同事小戴挨家挨户敲门通知撤离。
很快,村里17户32人全部撤到安全地点……
7月23日至25日,一场罕见的强降雨突袭武川县,滂沱大雨如注倾泻,境内河流水位骤涨,部分乡镇出现山洪、内涝等险情,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,武川县委、县政府闻“汛”而动,全县党员干部、公安干警、消防救援人员、志愿者和广大群众用坚守与担当,在风雨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“防汛安全堤”。
险中逆行,东坡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突出重围
“7月25日那天下午,雨下得跟瓢泼一样,不到两个小时,我看到村西头的堤坝面临决堤风险,低洼处的房子已经开始进水。”7月31日,徐瑞站在清理干净的河道边,裤脚还沾着泥点,回忆起几天前的险情,语气仍带着一丝急促。
东坡村地处大青山深处,高山林立,沟壑纵横。每逢雨季,防汛工作都是重中之重。
2021年,徐瑞担任东坡村党支部书记以来,每年汛期来临前,都主持召开专题防汛工作会议,研究制定详细防汛作战图,将全村划分为若干责任片区,明确每名村干部、党员、小组长的具体职责和包保区域,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头等大事。
同时,建立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,确保指令畅通、反应迅速。
他要求所有防汛人员必须熟悉预案、熟悉地形、熟悉群众,做到指挥调度精准到点、责任落实到人。
由于东坡村雨季易发山洪,徐瑞密切关注气象水文信息,与上级防汛部门保持紧密联系。一旦收到强降雨或山洪预警,他第一时间通过村广播、微信群、电话、敲锣入户等方式,将预警信息和避险要求传达到每家每户,不漏一户、不落一人。
在7月25日突发暴雨袭击时,东坡村已经成为“孤岛”,道路被毁,电力、通讯系统全部瘫痪,群众被困。
徐瑞不顾自身安危,多次冒险涉水,绕行山路,敲开每一户村民的房门。
“一个都不能少!”奔跑中碎石划破了裤腿,脚踝扭伤钻心地疼,好几次被浪头冲倒,浑浊的泥水灌进嘴里、呛进鼻腔。
他顾不上这些,抹把脸上气不接下气地冲在雨中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“必须把所有人都送到安全地儿。”
7月25日傍晚,雨势渐缓。把村里人一个不少地安置到临时安置点后,徐瑞顾不上喘口气,立即带领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展开拉网式排查,逐户检查房屋等受损情况,蹚过退水后的河沟查看堤坝。哪怕是墙角的一处裂缝、岸边的一块松动石头,都被仔细记录在案。
记者看到,现在东坡村的道路已经畅通,房屋正在修缮,田间的积水快要排空了。
徐瑞站在村口的山坡上,望着正在重建的家园说:“洪水能冲毁房子,但冲不垮咱们的心。只要党员冲在前,群众跟着干,再大的坎儿都能过去。”
同心协力,全县上下凝聚起防汛救灾磅礴力量
得胜沟乡东坡村的抢险救灾,只是武川县防汛工作的一个缩影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,武川县各地各部门迅速进入“战时状态”。县乡两级备齐备足应急救援物资,储备了汽油抽水泵121台套以及雨衣雨鞋、救生绳、救生衣等物资。全县93个村委会全部配备了装载机。各乡镇协调辖区内的企业也备好装载机,以便乡里及时调用。对低洼地带居住的村民,果断转移,全县转移农户159户、279人。
——县城区域,城管部门紧急调集抽水泵,党员干部带头跳进齐膝深的积水中疏通排水管道,公安干警在积水路段指挥交通,帮助受困车辆脱困。
——沿河乡镇,党员干部与武警官兵、消防救援人员一道,扛沙袋、固堤坝,24小时不间断巡查河堤,严防溃堤险情发生。全县265条过水路面、77条山洪沟,都有专人值守。
——各临时安置点,民政、卫健等部门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为转移群众提供食物、饮用水和医疗服务,确保群众“有饭吃、有衣穿、有干净水喝、有病能医治”。
7月31日的武川阴云散去,晴空万里。
在这场与洪魔的较量中,从城市到乡村,从应急指挥中枢到救援一线,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冲锋在最危险的地方,战斗在最关键的时刻。
他们树牢底线思维、极限思维,确保发生突发紧急情况后第一时间响应、第一时间处置,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正是这无数个坚守的身影,用初心和使命践行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理念,成为群众在危难时刻的坚实依靠。(记者 郑学良)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